查看原文
其他

成都最新规划!“东进、南拓、西控、中优、北改”具体这样干!

2017-07-05 四川日报

身为“国家中心城市”,成都正在加快进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!


7月5日,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“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新举措”专题发布会,详细介绍了本轮修编的核心亮点。



未来,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、城市环境将变得更加宜居,还有大家最关心的 “东进、南拓、西控、中优、北改”的具体规划!


据悉,该规划编制成果将逐层上报,之后再报住建部审查和国务院审批。


快和蜀叔一起来看看最新消息!


新一轮总规修编有三大重点


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,一直延续单中心扩张格局。未来,这一格局将被打破了。

    

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瑛介绍,本轮总规修编的年限至2040年,重点包括三个方面。

 

第一个方面,新总规明确了成都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

城市发展的总目标为“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”


城市性质为“国家中心城市、世界文化名城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”


城市职能为“五中心一枢纽”,即西部经济中心、金融中心、科技中心、文创中心、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。


第二个方面,优化城市空间结构、重塑城市经济地理。


打破城市圈层式发展格局,中心城区范围由原绕城高速以内区域扩大至所有的市辖区,具体包括金牛、武侯、龙泉驿、双流等11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、天府新区直管区(即“11+2”的区域结构)。



未来的成都城市布局,将由原来的“两山夹一城”(龙门山、龙泉山和成都城市片区)转变为“一山连两翼”,即以龙泉山为界,西边为中心城区,东边则全新塑造的东部产业新城,从而形成“双城”格局。


    

空间格局的变化,也将使得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。同时,成都还在现有南北城市轴线基础上规划东西城市轴线,打造另一条城市文化轴、景观轴、产业轴和生态轴,从而形成整个城市南北向、东西向联动发展格局。

    

第三个方面,优化城市环境、完善城市功能配套。

    

城市单中心扩张的结果,是必然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、交通拥堵、公共配套欠缺、城市活力不足、文化彰显不强等“大城市病症。为此,正在修订的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。


    

包括:开展全域总体城市设计,明确城市特色风貌和空间形态结构;促进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,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;规划“8+X”条城市通风廊道,对廊道内建筑的高度、密度和布局形式等方面强化管控,改善城市的通风环境,缓解雾霾;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及设施保障服务水平,规划构建绿色低碳、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。



东南西北中如何定位?

 

“东进、南拓、西控、中优、北改”这一城市布局调整,是成都第十三次党代会做出的重要部署。五大区域究竟如何定位和规划,相关部门做了详细介绍。


 “东进”——作为全域发展格局中的国际门户、产业新城和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,主要包括简阳市、金堂县、龙泉驿区部分区域以及青白江区和天府新区龙泉山部分



该区域将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,突出发展汽车制造、航空航天、智能制造、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,积极发展研发设计、检验检测、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基地。

   

在空间上,形成空港新城、淮州新城、简州新城、简阳城区等产城相融的功能板块。


“南拓”——主要包括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、双流、新津等区域。



“南拓”重点是坚持“全域规划”理念,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经济,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,依托信息技术、互联网技术加速发展数字经济、智能经济、分享经济等新经济。


“西控”——主要涉及都江堰、郫都、温江、崇州等9个区(市)县



该区域核心是提高产业门槛,优化资源利用方式,划定城市开发边界,支持制造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型转型发展。突出发展绿色食品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软件服务、工业设计等产业,加快产业提档升级,构建绿色、低碳、可循环的产业体系,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。


“北改”——保持城市的特性,形成城市更新示范区,工业发展转型区,主要涵盖新都、青白江、彭州等北部城区



该区域支持依托国际铁路港,发展适欧、适铁先进制造和物流商贸等外向型经济。突出发展高端装备、轨道交通、航空航天、新材料等产业。


“中优”——核心是传承巴蜀文明、发展天府文化,保持和彰显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。按照中心城区范围调整的要求,“中优”区域从绕城高速以内扩展到规划的五环路以内,包括现有中心城区五城区,涉及龙泉驿区、郫都区、新都区、双流区、温江区、天府新区及高新区。



该区域支持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。实施园区提升计划,一般性制造业逐步疏解,着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,支持总部管理、工业设计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软件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,提升城市品质。


近期将启动哪些重大项目


据介绍,在本轮城市总规修编过程中,成都将按照“精准识别城市问题、精准把握城市发展规律、精准对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,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”原则,在规划产业新城、完善公共配套等方面,实施一批项目。

     

规划66个产业新城


     

坚持“产业园区就是城市新区”的理念,按照“产、城、人一体化”方式,统筹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空间规划,在全市统筹规划66个产业新城。同时,分类明确工业园区、农业园区、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导向、建设标准、配套设施和风貌特色指引。


根据计划,未来五年,成都将集中力量打造2-3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产业竞争力的园区,争创1-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,建设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,建成一批示范性强的智慧园区。


全域增绿


——规划“一轴两山三环七道”市域天府绿道体系。

     

将绿道系统与慢行系统有机衔接,串联沿线的城市森林公园、历史遗迹、农业产业园及特色镇,充分体现“景观化、景区化、可进入、可参与”的原则。其中,“锦江生态轴”自都江堰起天府新区止,全长约150公里,贯通成都全域,环城生态区内也将形成约500公里左右的环城天府绿道


     

——年内打造50个小游园。

      

给居民提供更多慢下脚步、亲近自然、享受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,将利用城市内的零星地块和闲置土地,建设一批体现成都历史文化特色、展现现代城市风貌的小游园、微绿地。先期已筛选出五城区内可实施建设的67处点位,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,年底前先建设完成50处示范点位,其余17处点位在2018年全面建成。



公建配套

     

——形成共约9000公里的自行车交通网和步行交通网。

——打造一批高标准文体功能设施。 



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定位,启动实施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升级完善工程。一方面高品质建设一批城市重大功能性设施,建设奥体中心、国际足球中心、城市音乐厅、露天音乐公园、音乐坊等一批高标准的文体功能设施;另一方面以市民需求为导向,加快构建全市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,推进教育、医疗、体育、养老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。


此外,至2020年新建中小学、幼儿园320所,其他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30处,构建城市社区服务设施体系,为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提供坚实功能支撑。



既有经济产业、又有人文地理,“东进、南拓、西控、中优、北改”成都每个方位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。


未来,成都将成为一个“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”!一起期待吧!


猜你还想看

最新最全!四川一大波人事考试信息汇总,找工作的快收藏!

共享单车平台也被“共享”了,一份押金通骑多款单车!怎么回事?

都汶高速隧道整治完成,今天起全面恢复通车!


四川日报记者 陈碧红

本文编辑:文婷

未经授权,严禁转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